“天工設計”--華中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商!
聯系電話: 181-6278-8876
郵箱: 87495042@qq.com
湖北省將于2020年至2022年開展“擦亮小城鎮”三年行動。截至目前,已建成2446座口袋公園。此外,北京、上海、杭州等城市,也紛紛推出了公園建設計劃。一場中國本土的城市公園熱,正在興起。
中國城市化演變
過去40年,中國經歷了一場尤為迅猛的城市化演變,越來越多人從鄉村涌向城市,也邁向都市化的生活。隨著城市更新的新浪潮到來,以及2018年,公園城市的概念被提出,“在城市中再造原鄉”的渴望,正影響著更新的路徑。公園誕生的兩百年間,從私家花園到公共空間,從貴族專屬到平民共享,對城市與城市旅游,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力。
各大城市,掀起了“公園熱”
作為國內在空間治理上走在最前列的城市之一,上海本身便擁有諸多具有歷史感的城市公園。遠的甚至可追溯到宋代的醉白池公園,清朝的上海古漪園,以及中國第一座現代意義上公園的黃浦公園。到2025年,上海將建成公園城市,上海的公園總數將增加到1000座以上。作為一座無論人口還是建筑密度都極高的城市,上海選擇了“見縫插綠”,利用城市的“邊角料”。據了解,今年,上海將有超過120座新公園揭開面紗,其中一半為城市口袋公園。其中,諸如昌里園、新華路口袋公園,均成為口袋公園的經典案例。
北京也提出目標,到今年年底前,將開建11個城市公園,面積約280公頃,服務周邊30萬居民與游客;在《武漢市2020年綠化工作方案》中指出,除新、改、續建30座城市公園外,全市還將建成100座口袋公園,累計新建城市綠地700公頃。除此外,南京和杭州都提出,實現城市“300米見綠、500米見園”,成都更將公園城市建設作為全市的重大戰略。
有業內人士指出,“我注意到的趨勢是抓住未充分利用的空間,并將它們改造為公園。這也許來源于當代公園形態的演變,它不再只是一片樹木和綠色草坪,而是日常工作之余放松的場所。”
城市旅游生活的新觸角
無論是城市網紅目的地,還是城市綜合體,都只是城市最為普適而常見的一面。相比而言,不少有趣的城市公園,無論大小,反映的卻是生活的、歷史的、自然的另一面,帶著活泛的氣質。在過去,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一個“人民公園”,這個人民的公園,如今更多承載起的,是老一輩的日常生活——廣場舞、樂器演奏,甚至為子女相親……年輕人日常生活的底色,則被日益流行的口袋公園承包。
市民對公園、綠地的期許發生了很大變化。“對于微型公園而言,設計不是主角,城市以及城市里那些真正值得沉淀下來的東西,人的情感、記憶、故事,才是主角。”居民將公園當做“客廳”,打破了封閉社區的隔閡;同樣也有許多城市漫步者到訪,感受最為日常卻又在當代頗為珍貴的煙火氣。
不少城市公園,作為城市更新與空間區域再利用的產物,它們見證了城市的更迭,成為市民共同記憶的留存,更是旅行者了解一座城市風貌的絕佳窗口。對于城市人而言,城市公園的功能之一,無疑是提供自然缺失癥的診治,打破都市藩籬,帶回自然鮮活。
據《京滬公園使用大數據及規劃啟示報告》統計顯示,部分大型公園超50%的游客來源于10公里外,即使是服務周邊的社區公園,也有5—10%的外地游客到訪。
上一篇:工程設計師跳槽后設計作品版權侵…
下一篇:全過程造價實施時,如何執行成本管